盛玉雷
2016年12月08日08:3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在《蘭亭集序》中,王羲之不吝筆墨描繪了觀照自然、領悟真諦的喜悅心情。但倘若仰觀的是亂糟糟的涂鴉,俯察的是光禿禿的植被,想必騁懷也就無從談起。
就在近日,國家旅游局發布重磅消息,全國367家景區受到查處,107家景區被摘牌,其中包括55家4A級景區。這是繼去年10月對山海關景區進行處罰、歷史上首次取消5A級景區資質之后,在旅游景區治理上的又一次重拳出擊。此外,多家知名旅游企業被點名批評,不少旅行社被立案查處。一連串的動作,有力呼應了規范旅游市場的現實需求。
古人雲,“乘興而行,興盡而返。”直到今天,這仍是不少人選擇出游的初衷。正是在山水之間、人文當中,人們的志趣得到激發。但本應賓至如歸的景區服務,在商業氣息的彌漫中開始漸漸迷失。虛漲的票價、縮水的服務、混亂的管理、坑人的設施……讓原本質朴的情感蒙上了陰影。從三亞天價海鮮的波瀾,到青島大蝦的喧囂,再到哈爾濱天價魚的憤慨,旅游亂象叢生,由此衍生的負面情緒大大沖抵了人們說走就走的興致。
人之所以愛旅行,不是為了抵達目的地,而是為了享受旅途中的種種樂趣。決定游客滿足感的環節,其實比比皆是:暢快的交通、怡人的景色、異域的風採、美味的飲食、淳朴的人情、周到的服務……我們往往會忽視漫長旅程的種種理所當然,卻因為某個疏漏而耿耿於懷。實際上,打動游客的是細節,而趕走游客的也是細節,如何讓游客心動的細節貫穿旅行的全程,是每個景區安身立命的根本。
不可否認,在現實生活中,景區有運營的難處,管理部門有監管的盲點。金色的“A”字招牌怎樣有效使用?扶持資金如何妥善到位?旅游消費如何適度開發?人文關懷怎麼合適表達?要解答好這些問題,一個完善的旅游市場必不可少、一種和諧的旅游文化不可或缺、一套嚴格的監管體系至關重要。景區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