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
分享

当之无愧的中流砥柱

——再谈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

徐志民

2025年06月11日08:30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当之无愧的中流砥柱

   中国抗战史学科的形成与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以及冷战结束后日益活跃的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其不仅取得显著的研究成绩,而且备受世人关注。但与此同时,历史虚无主义倾向在抗战史研究领域仍时有出现,沿用抗战时期国民党顽固派诋毁中国共产党抗战地位与作用的虚假谎言,污蔑中国共产党抗战“游而不击”,“七分发展,两分应付,一分抗日”,意在抹杀中国共产党抗战的历史地位和重要贡献。这是对抗战史的故意歪曲和颠覆,极大地干扰了抗战历史记忆,严重妨碍了抗战精神的传承。因此,必须旗帜鲜明地批驳历史虚无主义,激浊扬清,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坚持正确的抗战史观。

  中华民族的抗日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在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严峻形势下,率先擎起抗日大旗。1931年9月20日,即九一八事变后第三天,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反对日本侵占中国东北。9月22日,中共中央就九一八事变通过《中央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提出武装群众,进行武装斗争;成立反帝组织,或掌握已有的反帝组织的领导权,开展反帝的下层统一战线;在东北伪军中策划兵变和开展游击战争,直接打击日本侵略者。短短几日,中国共产党率先抗日的行动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精神。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布对日战争宣言,标志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对日宣战,决定以民族革命战争将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

   为团结抗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于1933年1月发出宣言,表示愿意在立即停止进攻苏维埃区域、保证民众的民主权利和武装民众三个条件下同任何武装部队订立共同对日作战的协定。1934年7月,中国共产党派遣红军第七军团以抗日先遣队的名义向闽浙挺进,呼吁民众拥护北上抗日先遣队,积极参加反日战争。1935年12月9日,为反对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中国共产党发动北平学生举行大规模抗日爱国运动,此即著名的一二九运动。1936年12月1日,中国共产党通电支持绥远抗战,号召全国人民支援绥远前线,掀起轰轰烈烈的援绥运动,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爱国热忱。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大旗,坚持北上抗日,始终站在抗日斗争的最前线。

  全民族抗战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根据敌我力量对比和抗日斗争形势变化,倡导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5年10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明确提出党的基本策略任务是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此后,中国共产党逐渐从“抗日反蒋”转向“逼蒋抗日”。1936年8月25日,中国共产党致书国民党,指出和平早已绝望、牺牲已经到了最后关头,除了坚决抗战外,别无他途;质问国民党:“是同日本帝国主义及汉奸们一道建立防共统一战线即亡国统一战线呢?还是同中国共产党及全国人民一道建立抗日统一战线即救国统一战线呢?”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创造了条件。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发表通电,号召全民族抗战。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翌日,蒋介石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时期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定维护者、始终坚持者和积极巩固者,始终处于领导核心的地位,发挥着决定性作用。随着日本侵略者深陷中国战场和加大政治诱降力度,以及当时欧洲兴盛绥靖主义和“祸水东引”谋略,中国共产党一方面揭批列强的“远东慕尼黑”阴谋,另一方面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三大口号,提出“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克服了国民党顽固派的投降危险。针对国民党顽固派发起的反共军事摩擦,中国共产党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原则,以斗争求团结。即使在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仍以抗战大局为重,斗而不破,始终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一次次化解国民党顽固派的投降、分裂风险,忍辱负重,顾全大局,成为团结抗战的坚强核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激发了全国各族人民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共赴国难的抗日爱国热情,为抗战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这是抗战之所以取胜的根本政治保证。

  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

   要打败强大的日本侵略者,必须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实行人民战争。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组织群众反对日本侵占东三省,指示各地党组织成立“东北义勇军后援会”“北上决死团”,动员各地工人、农民参加东北义勇军及抗日工作。1937年7月23日,毛泽东同志发表《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提出全国军队和人民总动员,以抗战争取民族自由解放。8月,中共中央在洛川会议上通过《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指出为打败日本侵略者,必须武装人民,动员全国人民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知识出知识,改良人民生活,实行抗日的民族团结。中国共产党科学制定和坚决执行全面抗战路线,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钱柜娱乐app:大海之中。

   鉴于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失道寡助我得道多助的矛盾特点,毛泽东同志在1938年五六月间发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等经典论著,为抗战寻得克敌制胜的法宝。毛泽东同志提出,中国抗战既不会“亡国”,也不可能“速胜”,而是持久抗战,必将经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打破了不少人的思想迷惘,指明了抗战必胜的路径与方法。他认为,持久战的基础在人民,而只有获得人民支持,才能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尤其是在战略相持阶段,游击战是作战的主要方式,而运动战和阵地战是辅助形式。但是发展到战略反攻阶段,运动战就上升为主要作战形式。他辩证地提出了持久战中的速决战、防御战中的进攻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等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指导着敌后战场从胜利走向胜利。

  渐成主战场的敌后战场

   九一八事变后,在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下,大部分东北军退入关内,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东北抗日武装坚持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出没于深山密林之中,积小胜为大胜,有力地牵制了日本对关内地区的侵略。1933年9月18日,南满游击队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