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鸝
2025年11月13日08:4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身邊一個朋友,用餐時經常選擇連鎖餐飲品牌。問及原因,他回答:“連鎖品牌品質更穩定,更令人放心。”統一的品牌、穩定的品質,讓餐飲連鎖店受到不少群眾青睞。
近年來,我國餐飲業品牌化、規模化水平不斷提高。據統計,餐飲連鎖化率從2020年的15%提升到2024年的23%。對餐飲企業而言,連鎖不僅是規模化發展的“加速器”,也是提升服務品質的重要路徑。
連鎖餐飲企業往往地域覆蓋廣、門店數量多,這對企業管理提出了挑戰。一些企業在規模化擴展階段,對門店疏於管理,導致品質下降,甚至出現食品安全問題。有的企業“隻開店、不管店”,有的“隻收費、不擔責”,還有的“沒事的時候一家人,出了事相互踢皮球”。這不僅損害消費者利益,也給行業形象帶來負面影響。
連鎖餐飲,品牌連鎖,責任也要“連鎖”。一些連鎖企業出現食品安全問題,主要是因為管理水平不高,食品安全責任落實不力。前不久,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餐飲服務連鎖企業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監督管理規定》,正是為了壓緊壓實其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落實好相關規定,既是守牢食品安全底線的要求,也是提高企業治理水平的契機。
各主體的“責任鏈”須明確。連鎖餐飲企業參與主體多,既有企業總部,也有分支機構,既有中央廚房,也有具體門店。制定風險管控清單,將食品安全責任落實到每一個單元,推動管理從事后處置向事前預防延伸,能更好防范風險隱患。
檢查評價的“監督鏈”應完善。連鎖餐飲質量安全管理鏈條長,涉及採購、加工制作、貯存、配送等各個環節。任何一個環節“失守”,都可能導致健康損害。定期進行檢查評價,並結合發現的食品安全共性問題健全風險防控機制,才是負責任的態度。
還應通過標准化管理筑牢“品牌鏈”。連鎖不僅是運營上的聯合,更應是標准上的統一。加強食品安全標准化管理,讓消費者在任何一家門店都能享受放心的餐飲服務,企業才能贏得消費者信賴。當然,標准化管理是為了保証相對一致的品質,並不意味著不能因地制宜創新供給。恰恰相反,不同地方的門店,隻有在守住底線的同時,不斷探索創新,方能更好滿足食客的味蕾。
對於連鎖餐飲企業而言,以責任“連鎖”保障食品安全,是一種發展智慧。餐飲業進入門檻相對較低,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脫穎而出,就必須以口碑取勝、以品質立身。從推行“互聯網+明廚亮灶”,讓消費者線上線下都可實時查看后廚操作,到公開食材供應、進貨等情況,將信息“晒”出來,把食品安全堤壩筑得越牢,連鎖餐飲企業就越能贏得消費者信任,越能實現長遠發展。
放到更大的視野來看,壓實連鎖餐飲企業責任,防范食品安全風險,也是“大力提振消費”的內在要求。隻有吃得放心、吃得舒心,消費者才敢於、樂於消費。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礎上,“鎖”住每一份食品的品質,同時更好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將為餐飲市場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更強勁的動力和活力。
《 人民日報 》( 2025年11月13日 05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