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以文明對話架起理解之橋(國際論壇)

維克多·科爾迪索

2025年11月13日08:4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從研究中國到與中國對話,西語國家正呈現開放、理性的姿態,在理解中國的同時,重塑自身與世界的關系

  

  近20年來,中國學在西班牙語國家進入日益成熟、多元發展的階段。西班牙、墨西哥、阿根廷、智利、哥倫比亞等國的大學和研究機構相繼設立中國研究中心,開設相關學位課程,學術出版和國際交流不斷增多。從最初以語言與歷史為主的探索,到如今涵蓋政治、經濟、法學、國際關系、傳播和文化等多個領域,西語國家的中國學研究正逐步形成體系,成為全球中國學版圖中不可忽視的組成部分。

  今年是西班牙和中國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20周年,兩國間的學術與科研合作正不斷加強,西班牙的中國研究逐漸呈現多學科特征。這不僅豐富了雙方學術對話的內涵,也為建設連接歐洲與中國、拉美的學術網絡開辟了新空間。越來越多的西班牙高校在中國設立合作項目,中國高校與西語國家學界的互動也日益緊密。這種“雙向奔赴”正形成良性循環,有理由期待兩國學術合作結出累累碩果。

  隨著西語國家與中國之間往來日益密切,中國研究迎來了新機遇。中國是拉美第二大貿易伙伴,也是西班牙的重要合作伙伴。經貿往來帶動了文化與教育領域的交流與合作。越來越多的西語國家青年通過獎學金項目赴華學習,孔子學院與大學合作課程不斷拓展,培養出一批具備西中雙語與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年輕學者和專業人才。學界之間的聯合研究、國際論壇和合作出版日漸增多,為構建持續深入的學術網絡奠定基礎。

  當前,西語國家學界關注的中國議題日趨多樣。中國式現代化、國際關系與全球治理、數字經濟與科技創新、綠色轉型、法治與社會治理、共同富裕等都是研究重點。與此同時,文化與思想層面的研究也在不斷深化,從傳統儒家倫理到當代社會價值觀,從語言傳播到文化創意產業,西語國家的中國研究正朝著跨學科和跨區域的方向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西語國家正努力擺脫以往對英美學術范式的依賴,嘗試構建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國敘事”。這不僅體現在語言的自主表達上,也體現為獨立的方法論和價值觀,更加注重歷史聯系、社會公平與文明對話等視角。西語國家學界普遍認為,應結合自身文化傳統與人文精神,理解中國的發展道路和治理理念。這不僅有助於豐富全球對中國的認知,也讓西語國家在國際學術話語體系中擁有更平衡的位置。

  展望未來,中國學在西語國家的發展潛力巨大。數字化轉型、能源與可持續發展、人工智能與倫理、全球治理與多邊主義等,都有望成為新的研究重點。同時,西語國家學界也應更加重視中國與拉美、歐洲在歷史與文明層面的聯系,從全球南方視角出發,探討多元文明如何共生互鑒。我在日常教學與研究中,深切感受到年輕一代西語國家學者對中國的興趣正在迅速增長。他們不再將中國視為遙遠的國家,而是作為共同面對全球性挑戰的伙伴。他們渴望親身了解中國社會,理解其政治邏輯與文化價值,並尋求對話與合作的可能性。這種代際轉變為西語國家的中國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國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議為文明間的平等對話提供了新平台。這一重大倡議的核心理念在於通過對話推動文明交流互鑒、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這與西語國家的文化傳統高度契合。西語國家多元文化共生的歷史經驗,使我們能夠理解文明互鑒的必要性。未來,在全球文明倡議框架下,西語國家與中國的學術與文化合作有望進一步深化。

  從研究中國到與中國對話,西語國家正呈現開放、理性的姿態,在理解中國的同時,重塑自身與世界的關系。

  (作者為西班牙語國家中國研究會主席、西班牙弗朗西斯科·維多利亞大學教授)

  《 人民日報 》( 2025年11月13日 03 版)

(責編:彭曉玲、任一林)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