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正政績觀偏差,不“內卷”練“內功”——
本報記者 顏 珂 卞民德
2025年11月13日08:4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 |
圖為株洲高新區(天元區)一角俯瞰。 |
有什麼樣的發展理念,就有什麼樣的發展實踐。
發展觀連著政績觀。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破除“內卷式”招商引資亂象,尤須校正政績觀偏差。
起步於1992年的湖南株洲高新區,用2021年下半年的一場主動變革,換來“破繭”新生。
有舍,擠掉水分,數據斷崖式下跌——
引進項目數、合同引資額分別由2021年上半年的51個、401億元驟降至下半年的14個、33.38億元。
有得,筑牢底盤,發展步子更穩當——
合同引資額持續反彈,從2022年的128.03億元增至2024年的220.56億元﹔履約率連年攀升,2021年至2024年分別為52.31%、88.46%、100%、100%。
增減之間,照見發展觀之變、政績觀之變。
“地方在推動經濟發展特別是招商引資時,哪些能干哪些不能干有明確規矩,不能各行其是”。
“不要搞急功近利的政績工程,多做一些功在當代、利在長遠、惠及子孫的事情”。
…………
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教誨,領航定向。
保持定力,拒絕“內卷”,株洲高新區堅持以正確政績觀、發展觀引領招商引資工作,加快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
湘水浩蕩,逶迤北去,激起高質量發展新的浪濤。
表與裡——
求真務實,踐行正確政績觀
不花錢,沒優惠,能引來項目?
擱在前幾年,魯賢君不敢言。
他是株洲高新區創新創業服務中心(以下簡稱“雙創中心”)主任,為招商引資,天南海北跑了10余年,“那時候靠‘卷’,拼政策、拼補貼。”
有一次,他與一家企業洽談,對方張口就要3000萬元搬遷補貼。誰知,這邊還在匯報,那邊已傳來消息:有城市出價上億元,半道“截和”。
從最初拉關系、靠人脈,到零地價、廠房代建,再到固定資產投資補貼20%到30%、增值稅地方留存部分返還5到7年……彼時,一些地方人為制造“政策窪地”,給予各類優惠,把招商引資變成了“花錢買項目”。
“早前的優惠政策五花八門,我們用了一個月、梳理了3次才摸清楚。”株洲高新區經濟合作局局長李浩唏噓不已。
亂象紛呈、無序競爭背后,是錯位的政績觀、發展觀作祟。
“數字出官,官出數字”,動輒是百億元級項目﹔包裝項目,圈成百上千畝地,編個好聽的故事,到頭來“隻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2014年,《國務院關於清理規范稅收等優惠政策的通知》印發,全面規范稅收等優惠政策,維護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促進形成全國統一的市場體系。但路徑依賴形成,誰都不肯“慢下來”。
“看上去繁花似錦,實際上危機重重。”株洲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天元區委書記鄔凌雲,對2021年上任時的景象記憶猶新。
作為株洲高新區的平台公司,株洲高科集團有限公司負債最多時超過600億元。
這是什麼概念?有人算過一筆賬:一年光利息就30多億元,平均每天800多萬元。市場行情好時,株洲高新區商業用地一畝約400萬元。以此換算,相當於每天“丟掉”兩畝地。
重顯績輕潛績,重面子輕裡子,不計代價的“大手筆”,嚴重透支地方財力。
“天元區一度成了全省債務最高的城區,幾乎每天都有債務到期。”那時鄔凌雲“愁得睡不著”,“寅吃卯糧,早晚會餓死。”
放眼全國,新發展理念落地生根,高質量發展已成共識,依靠土地財政支撐園區快速發展、“以商補工”的傳統模式難以為繼。
緊急叫停!
經過研判,株洲高新區新一屆黨工委決定:依法終止多年未有進展、徒有“華麗外表”的幾個所謂的“大項目”。
“這可是違約,要賠死人的!”“等著吧,后邊的麻煩多著呢!”……部分不了解其中原委的園區干部議論。
然而,數年過去,時至今日,自知理虧的投資方連個電話都沒敢打來。
亮出底線!
堅決糾偏,2021年8月,出台《關於招商項目洽談的七條意見》:“購地項目的招商政策,堅決不能突破零地價底線”“對於土地需求超出200畝的購地項目,慎談”……
政策“急轉”,不少干部一時無所適從。李浩坦言,“過去一直這麼干,其他地方也這麼干,怎麼突然就行不通了?”
破沉疴、除頑疾,從“困”到“醒”,解扣得從根上解。
“堅持高質量發展要成為領導干部政績觀的重要內容”“要樹立正確政績觀,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事”……
2021年8月,株洲高新區連續3天開展多場思想大討論,直面問題,坦誠相見,用新思想新理念滌蕩干部職工心靈。眾說紛紜中,來自株洲市委的堅定支持,也為株洲高新區送來“定心丸”。
少打小算盤,多算長遠賬,才能把“蛋糕”做大。
求真務實,穩扎穩打。株洲高新區爬出“泥潭”,連續兩年實現履約率100%。在今年初召開的湖南省招商引資工作座談會上,株洲高新區作典型發言,是唯一的園區代表。
“客觀說,我們匯報的數據不算好看,但扎實、真實。”鄔凌雲深知,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涅槃還遠未實現”。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成為株洲高新區邁出的關鍵一步。
破與立——
刀刃向內,構建發展新生態
株洲高新區有一“怪”——
園區機構設置與政府部門無一對應,且不具審批職能。
“沒有權力,隻有服務。”株洲高新區管委會主任劉智勇的話,折射園區角色之變。
2022年6月,告別了政策“急剎”之初的動蕩,逐漸走上正軌的株洲高新區,開啟機構改革。
此前,株洲高新區與天元區“園政合一”。園區機構重指標、抓管理的風氣盛,求實效、優服務的意識弱。
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有形之手”精准出手,才能和“無形之手”良性互動。
“從開發、管理思維向服務思維轉變。”鄔凌雲意識到,鏟除“內卷式”競爭的病灶,改革勢在必行。
有為才能有位,有位必須有為。
區管干部,能上能下﹔管委會200多名在編人員,全部考試競崗,最終隻留下60多人。
內設機構全部重建,“三定”方案不設框架,想通了、試好了再寫進去。
鄔凌雲直言:“不與政府部門對應,避免部門聚焦、糾結在考核任務和指標數據中﹔各部門自己找活干,無事可做的就沒必要存在。”
破立並舉,煥然一新的,不只是架構,還有運行模式。
新組建的“六局一中心”,隻干一件事——服務。
項目服務局,負責項目建設流程“攻堅”。技審分離,簡化流程,辦理時間壓減近50%﹔既管代辦也盯進度,企業隻進一扇門。
株洲千金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因新藥上市時間緊迫,且已10多年沒搞過建設,去年底決定異地購買現成的生產線。
“能不能本地新建?”株洲高新區誠意滿滿。
“論綜合成本肯定劃算,但滿打滿算還剩14個月,不現實!”千金藥業副總經理龔雲心裡直打鼓。
項目服務局牽頭,相關職能部門聯合辦公,當天就拿出流程節點表。
“手續專人代辦,全流程按節點推進,一天都沒耽擱。”龔雲很驚喜。
“引得來、落得下、活得好”。“六局一中心”各負其責,覆蓋企業和項目全生命周期。
拼服務,也拼本事。
株洲高新區組建9個產業學習小組,精學細研。來自北斗產業學習小組的魯俊,與同事拿出一套規劃有20余條航線、風險規避完備的低空應用場景落地方案,打動了順豐旗下的豐翼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他們是真懂真干!”公司負責人豎起大拇指。
魯俊也有收獲,“以前是‘萬金油’,現在要‘打深井’。”
以學促干,全員賦能。在株洲高新區黨工委委員、天元區委常委龍潭看來,“招商引資不只是招商干部的事,而是園區每個干部的事。”
回歸產業規律、經濟規律,要進一步厘清政府與市場邊界。
“研究給政策的會開了不知多少,研究不給政策的會少見。”株洲高新區招商引資工作研討會上,一句玩笑話,道出不尋常。
公平競爭是市場經濟的靈魂。
近年來,中央重拳出擊,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規范地方政府和企業行為——
2024年8月《公平競爭審查條例》施行,明確對政策措施的審查剛性約束﹔
2024年12月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規范地方政府和企業行為﹔
今年7月初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強調,規范地方招商引資,加強招商引資信息披露﹔
今年7月底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推動市場競爭秩序持續優化。
聚焦重點難點,清除頑瘴痼疾。湖南出台細化措施,規范和優化招商引資政策舉措。
“2021年8月以來的主動轉型,對於現階段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市兩級工作安排,減少了陣痛期,縮短了適應期。”李浩的話引起共鳴。
以“快走一步”的行動自覺,構建發展新生態。株洲高新區以市場為主導、以服務為宗旨,開展“招商重整強化行動”,更加注重從產業投資中挖掘機會,更加注重在創新創業中培育“種子項目”。
“‘內卷’本質是低效的不公平競爭,會造成多輸。”株洲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黃繼軍深信,“謀求多贏,必須真正把新發展理念落實到行業發展、產業培育、市場競爭全過程。”
重整旗鼓再出發,株洲高新區直面更高水平競技。
量與質——
因地制宜,合適的才是最好的
雙創中心副主任雷嵐,說起一“大”一“小”兩段經歷。
70億元大投資,停留在紙面上。多年前,區領導赴外地接洽企業,人還在返程途中,簽約儀式就開始布置。場面熱熱鬧鬧,項目卻不了了之。
一個小項目,延鏈補鏈強鏈。煙台永潤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為株洲麥格米特電氣有限責任公司配套壓鑄件多年,物流距離超1500公裡。今年2月,新生產基地落戶株洲高新區,兩家公司相距僅3公裡。
“過去,金額越大越好,數量越多越好﹔如今,不看面子看裡子,合適的才是最好的。”雷嵐總結。
大與小、量與質,折射發展觀。把經濟發展僅僅理解為數量增減、簡單重復,是形而上學的發展觀。
“一度規劃了十幾條產業鏈,企業只要來就給政策。”株洲高新區產業發展局副局長何成鋼反思,“到處鋪攤子,反而積累、激化了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
出路,在高質量發展,在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不過,株洲高新區地處中部,不沿邊不靠海,也不在省會城市。不拼政策,不給優惠,能挑到“好菜”?
走企業,聽聞真實感受。
總部位於廣東深圳的光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國超材料領域的領軍企業,為擴產先后考察逾百個城市。去年9月,株洲高新區勝出。
憑啥勝出?光啟技術株洲基地負責人黃政新舉例,“依托株洲職業教育大學城,1000余名新招工人不到一個月就上崗,解了燃眉之急。”
不僅如此,這裡還有光啟技術的上下游配套企業,更有成熟的產業集群生態……
招商引資不是“政策突擊戰”,而是“價值持久戰”。
“招引好項目,關鍵在於能否發揮好比較優勢,走內涵式發展的路子。”株洲市委書記曹慧泉說。
找准定位,弄明白擅長什麼——
株洲擁有兩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聚焦先進制造業,株洲高新區進一步明確主攻方向:以新能源汽車、新能源裝備為主導,以新材料、電子信息為特色,壯鏈集群。
廓清迷霧,想清楚依靠什麼——
把比較優勢轉化為發展動能,支點在生態。“企業落戶,要考慮辦事靈不靈、配套強不強、成本高不高等多重因素。”鄔凌雲覺得,“良好的產業生態,才是企業最需要的‘小氣候’。”
謀定而后動,看准了就抓緊干。
外引,補產業鏈“拼圖”,促生態圈擴容。
“過去貪大求全,標准廠房一哄而上,多的時候近半閑置。”高科集團董事長姚紅波介紹,“如今‘量身定制’,閑置廠房基本消化,急需拓展新空間。”
內育,營造優良環境,厚植肥沃“土壤”。
高端儀器設備投入門檻高,令中小企業和創新創業團隊望而卻步。雙創中心牽頭,整合園區企業科研儀器資源,打造科研設備“共享超市”。
把准需求,精准適配,劉智勇笑言,“我們或許還做不出‘豪華餐’,但一定得做好‘特色菜’。”
“二期現象”,成為株洲高新區一景:已落戶企業不斷追加投資,“頭回客”成了“回頭客”。
7年前,宏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羅才華,在株洲高新區投資創立湖南宏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2022年增資擴產,投了50多億元。去年公司營收30多億元,已超廣東總部。今年4月在創業板上市,株洲基地的產能保障舉足輕重。”
湖南長城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落戶10年后再導入新業務,力爭3年完成產值120億元。總經理黃迎峰打趣,“就像一對老夫妻,又辦了一場新婚禮。”
“近兩年落地的項目中,對本地企業的‘存量招商’佔比近四成。”鄔凌雲信心愈發堅定,“要想方設法做增量,不能隻想著挖別人牆腳。”
數據更直觀:自2023年起,株洲高新區制造業地方稅收佔比超過房地產,且在土地收入銳減的情況下保持穩定﹔2024年,新能源裝備、新材料、電子信息頭部企業產值分別同比增長18.6%、6.5%、22.5%,主特產業持續壯大。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建設強大國內市場,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探索招商引資新模式,優化調整招商引資考核機制,實事求是確定招商引資數量指標考核權重……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加快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湘江奔涌,不舍晝夜,株洲高新區正尋求更多新突破。
《 人民日報 》( 2025年11月13日 02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