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空軍航空兵某旅創新改裝訓練模式,地面苦練、空中精飛——

為空軍培養更多優秀的飛行骨干(強軍一線)

本報記者 金正波

2025年11月11日08:3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圖①:空軍航空兵某旅飛機平穩著陸。
  高德泉攝
  圖②:空軍航空兵某旅飛行員空中訓練。
  譚巳成攝
  圖③:空軍航空兵某旅飛行員進行模擬訓練。
  譚巳成攝

  編者按:建設強大空軍是黨和人民的不懈追求,是實現強軍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一代代空軍官兵用青春和熱血書寫強軍戰歌,把忠誠和使命鐫刻在祖國空天。

  今年11月11日是人民空軍成立76周年紀念日。記者近期探訪空軍一線官兵,記錄他們從難從嚴練兵備戰的強軍故事,傾聽他們矢志報國的強軍心聲。

  

  俯沖、躍升,大地和藍天的逼真視景在飛行員曹真瑞眼中疾速變換。剎那間,空中戰火燃起,導彈轟然出擊……

  塞外,夜色如墨,空軍航空兵某旅模擬訓練中心燈火通明。某大項演訓任務在即,該部飛行員正在模擬訓練器上驗証對抗戰法。“像飛行一樣模擬訓練!”模擬訓練中心樓前的這句話,時刻警醒著每一名走進訓練中心的飛行員。

  “地面苦練、空中精飛,模擬訓練、實裝檢驗,讓我們的打贏底氣更足了。”模擬訓練過后,額頭早已滲滿汗珠的曹真瑞說。

  創新運用模擬訓練,砥礪官兵勝戰本領。擔負著為空軍培養更多優秀的飛行骨干的重要任務,該旅弘揚“敢於拼刺刀、敢啃硬骨頭”的光榮傳統,創新新員改裝訓練模式,開展飛行模擬訓練,部隊全面建設取得新突破,圓滿完成多項任務,被空軍表彰為“空天先鋒”集體。

  走向一線戰位的新飛行員——

  學到的不僅是飛行技能,更是薪火相傳的英雄精神

  禮堂內,一場改裝飛行結業典禮正在舉行。飛行學員整齊列隊,鄭重接過“戰斗資格”認証書,向著飛行教員庄嚴敬禮。

  “在人民空軍成立76周年之際,年輕的雄鷹即將奔赴新的戰位,希望你們賡續紅色血脈,傳承英雄精神,換羽高飛、凱歌高奏!”視頻裡,身著軍服的老人,胸前戴滿勛章,聲音渾厚有力。

  這位94歲高齡的老人,名叫李世英,曾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飛行員,來自該旅前身部隊—空軍航空兵某部的“李世英中隊”。

  抗美援朝時期,該旅前身部隊先后兩次入朝作戰,取得擊落擊傷敵機67架的戰績,涌現出“李世英中隊”、韓德彩、蔣道平、吳勝凱等一大批戰斗英雄。

  史館內,兩張老照片格外引人注目。

  一張是“李世英中隊”官兵的合影。當年,這支平均年齡不到22歲的飛行團隊,不斷創新戰法打法,在人員無一傷亡的情況下,取得擊落擊傷敵機14架的光輝戰績。

  一張是飛行員李學武手持徒步瞄准練習器的照片。20世紀60年代,面對裝備物資短缺的困難,該旅前身部隊飛行員不等不靠,自制徒步瞄准練習器,首開模擬訓練、精訓苦訓先河。

  “從第一次懷著敬畏之心踏上改裝征程,到如今完成最后一架次飛行,時光如鷹隼換羽,刻骨銘心。”新畢業的年輕飛行員劉濤說,“今天站在這裡,聆聽老英雄寄語,心潮澎湃。我學到的不僅是飛行技能,更是薪火相傳的英雄精神。”

  飛行員的AI全能對手——

  學習能力強、在屏幕前“預演戰爭”,倒逼飛行員提升飛行技術

  跑道上戰鷹轟鳴,蓄勢待發。飛行員孫林豐坐在艙內,目光如炬。這是改裝考核的最后一項課目。如能順利完成,他將獲得夢寐以求的戰斗機飛行戰斗資格。

  隨著塔台一聲令下,拉升、撥杆、加力……孫林豐駕駛戰鷹一飛沖天。人雖然是“新面孔”,但操作卻很老到,戰機發出的每一個信號他都能迅速回應。

  這樣的熟稔得益於日常反復的模擬訓練。在改裝訓練中,面對新機新大綱,通過大強度、高逼真、規范化的模擬訓練,孫林豐在操縱要領、態勢感知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分鍛煉。

  看著跑道上孫林豐駕駛戰鷹圓滿完成規定課目安全返航,飛行教員楊耿權深有感觸:“現在的新員培訓周期縮短、飛行效果提升,模擬訓練立了大功!”

  模擬訓練好在哪?“新手學車,摸方向盤、踩剎車等基礎動作都要反復練習。但是戰機到了空中,態勢瞬息萬變,新飛行員的按鍵手勢要練得極熟,需要花費許多空中航時。”楊耿權打比方說,“新飛行員利用模擬器在地面反復練習,在實際飛行中再檢驗地面訓練效果。從模擬訓練到實裝飛行,互相檢驗,進步自然快!”

  模擬訓練如何促進實戰?“過去,我們的特情處置訓練都是靠背記手冊中的流程展開。”楊耿權說,“依靠模擬訓練設備,可以預設發動機停車、失速等重大特情,讓飛行員在雨雪、低能見度等復雜條件下進行模擬飛行,為特情處置訓練提供逼真條件。”

  該旅模擬飛行中心建在一座不起眼的二層小樓裡,這裡還藏著全旅飛行員的對手——人工智能自主空戰模擬器。這位AI全能“飛行員”學習能力“強得可怕”。“‘他’好比一名數字化的‘金頭盔’飛行員,善於學習吸收。今天你擊敗‘他’的高招,明天‘他’就能信手拈來。”飛行員張少杰說,“他”能倒逼飛行員愈挫愈勇,促進飛行技術得到新躍升。

  當前,以模擬仿真、人工智能為主要技術支撐的軍事訓練變革不斷加快,飛行員將越來越多地在屏幕前“學習戰爭”“預演戰爭”。

  到得最早、走得最晚的機務兵——

  故障清除不過夜、情況不明不撒手、疑點不排不放飛

  又是一個飛行日。天剛蒙蒙亮,塞北某機場已是一片忙碌。保障車輛往來穿梭,各類保障人員有條不紊投入起飛前的准備工作。隨著塔台指令下達,數架戰機依次滑向起飛線,一場低空突防訓練拉開帷幕。

  停機坪上,機務兵總是到得最早、走得最晚。“勝利表現在空中,勝利保証在地面。托舉戰機高飛遠航,是責任,更是榮光。”機務某中隊政治指導員連曉飛說。

  “對戰斗勝利負責,對戰友生命負責,對國家財產負責。”軍士黃焱平說,“在機務一線工作20多年,唯願送戰機安全升空,迎接戰機勝利歸來。”

  一次任務歸建前,機務官兵照例對戰機進行檢查。黃焱平拿著手電照射進氣道,一道微弱的反光隱隱滑過眼前。時值盛夏,烈日當空,他有些犯嘀咕,是不是看花了眼?“情況不明不撒手!”黃焱平打著手電一點一點排查,最終發現故障並及時解決。

  “身不離機場、心不離飛機、手不離工具,故障清除不過夜、情況不明不撒手、疑點不排不放飛。”說起黃焱平,徒弟蘇祖通直豎大拇指。黃焱平對飛機的熱愛,感染了很多官兵。

  近年來,該旅各領域、各專業積極探索新的保障辦法,場站模塊化保障系統、機務可視化一體保障系統、智慧驅鳥系統等創新成果持續提高訓練效益、保証飛行安全。

  眼下,該旅飛行員正在改裝新機,機務官兵也在抓緊自制新機空中加油模擬器。大家的想法還是那樣:“讓飛行員愛用,助力飛出新的戰斗力!”

  

  ■感言

  我為什麼參軍?

  我出身飛行員家庭,從小聞慣了父親身上淡淡的機油味。看著父親遍布神州大地的航跡、身著戎裝的英姿,不經意間在心裡播下了飛行的種子。高考那年,我毫不猶豫報考軍校,后來通過不斷努力成為一名飛行員。

  入伍以來,我先后飛過4種運輸機,上高原、赴遠海、出國門,參加一系列重大演習演訓、境內外軍事空運等任務。時代給予我們舞台,我和戰友們將不斷拓寬視野、苦練精飛,在青春的賽道上奮力奔跑。

  ——西部戰區空軍某部飛行員陳思麒  

  15年前,我懷揣滿腔熱血投身軍營,奔赴祖國的南海之隅,成為一名雷達兵。這看似平凡的崗位,我們從來不敢有絲毫懈怠,因為每一次操作都關乎對目標的捕獲,更關乎著祖國空天安全。

  那年,我站受領某重大任務,我主動擔負雷達值機。我和大家一起摸索創新方法,編寫了一套使用手冊並進行實踐驗証,使技戰術水平整體提升,讓雷達更加“目明眼亮”。我甘願做這南天的瞭望塔,用青春和熱血守護祖國的萬裡長空。

  ——南部戰區空軍某雷達站二級上士黃文志    

  2009年10月1日,坐在電視機前的我,目睹閱兵方隊威武雄壯地通過天安門,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次年,我報名參軍,來到了英雄的空軍空降兵部隊。

  空降兵是一支常年保持全訓狀態的部隊,每年高風險的傘降訓練、高強度的野外訓練,一度讓我吃不消。“想想黃繼光,心中有力量!”每當想放棄的時候,英雄榜樣總會給我無窮的激勵。今年9月3日,當我們駕駛戰車通過天安門時,我仿佛看到了16年前的自己。

  ——空軍某部一級上士馬佔科  

  (金正波、李炬、方卓民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5年11月11日 10 版)

(責編:王瀟瀟、唐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