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激發“銀齡社會”新動能

范龍山

2025年11月11日08:3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貴州啟動“銀齡黔行”志願服務行動,號召銀齡志願者弘揚新風尚﹔四川樂山推出老年人體育健身嘉年華活動,倡導老年人踐行健康生活理念﹔廣東廣州黃埔區舉辦以“銀齡正青春  風採映重陽”為主題的文藝匯演,展現老年人積極向上精神風貌……情暖重陽節,各地舉辦一系列活動,支持鼓勵老年人老有所為、老有所樂。

  樹牢積極老齡觀,譜寫“老有所為”新篇章,是推動老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順勢應時之舉。不久前,民政部等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深入開展人口老齡化國情教育的指導意見》提出,全面深入開展人口老齡化國情教育,推動積極老齡觀、健康老齡化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使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成為全社會的思想共識和自覺行動,確保到2035年積極老齡觀、健康老齡化理念普遍形成。

  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會變老。開展人口老齡化國情教育,是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的基礎性工程。2024年,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已突破3億,超過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人口總量。但對於老齡社會的認知和理解,仍存在一些誤區。例如,將老年人視為社會的“負擔”,片面放大其對公共服務體系的壓力。糾正這些認知偏差,全面把握老齡化社會的深刻內涵,方能為養老事業匯聚起更大的社會認同與支持。

  認識是行動的先導。我們既要傳承孝親敬老的傳統美德,也要清醒認識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更要看到老年人中蘊含的發展潛力與社會價值。通過開展人口老齡化國情教育等舉措,引導社會公眾理性認識我國人口老齡化的趨勢與影響,增強的是全社會應對人口老齡化的信心,凝聚的是老年人實現人生價值與社會發展良性互動的合力。

  樹牢積極老齡觀,核心在於充分認識老年群體的獨特價值,發揮其積極作用。隨著健康水平提升,很多退休老年人仍在各領域發光發熱,這是社會的寶貴財富。江蘇鼓勵低齡老年人、退休干部、社區黨員等積極參與養老志願服務,探索“以老養老”新模式﹔在浙江,“共享奶奶”等創新實踐悄然興起,社區裡的熱心老人幫助雙職工家庭接送孩子,並輔導功課、陪伴游戲,增進了鄰裡和睦。從各地實踐看,只要創造條件、搭建平台,老年人依然可以在推動社會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兼顧“為老”和“備老”,著力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的一個重要抓手是推進適老化改造。將適老化改造融入城市更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包容友善的數字環境,大力發展老年教育,積極拓展老年人力資源開發渠道……讓我們的發展氛圍、社會環境、生活設施都更加適老便老,老年人在社會發展變化中實現個人價值、續寫人生精彩的潛能才能充分釋放。

  老驥伏櫪,老當益壯,老年人同樣可以有所作為、綻放光彩。展望“十五五”時期,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積極開發老年人力資源,“銀發力量”將得到更全面展現。中國式現代化,必會因老有所為、老有所樂而更添溫馨底色。

  《 人民日報 》( 2025年11月11日 05 版)

(責編:王瀟瀟、唐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