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銀行網點增減應以便民為本(縱橫)

郭子源

2025年11月11日08:3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據報道,截至今年10月24日,有8592家銀行網點獲批退出,同時新增了6859家網點。有人認為,隨著時代變化與技術迭代,銀行網點成為老年群體專屬,縮減是大勢所趨,而這是個誤解。

  線上、線下渠道不是某個年齡層的專屬,不同年齡群體均有需求,隻不過使用偏好與習慣各異。而且,根據相關規定,部分大額、復雜的金融業務必須通過線下渠道辦理。從這個角度看,銀行網點是金融服務體系不可或缺的部分。

  網點增減應遵循什麼邏輯?雖然這是銀行出於經營管理考量的自主選擇,但其底層邏輯應遵循8個字:便民惠民、降本增效。其中,便民惠民是基礎。商業銀行依靠用戶體驗與口碑贏得市場,用戶體驗取決於服務質量,服務質量依托於服務渠道,而線下網點正是重要的服務渠道之一。

  網點應設在有需求但供給待提升的區域。有些網點退出,是對此前“跑馬圈地”經營理念的糾偏。在銀行業快速發展的階段,業內一度認為“得規模者得天下”,但線下網點的經營成本通常較高。缺乏用戶基礎,盲目快上,只能造成資源浪費與業績低下。有些網點新增,是提升金融服務覆蓋面的必要舉措。網點資源要與各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匹配,尤其要著力提升縣域金融服務的可得性與易得性。這些網點調整,是隨用戶需求而變的主動作為。目前,除了網點之外,要優化自助銀行、智能設備、自動櫃員機等的布點,它們可以有效滿足用戶取現、轉賬等短、小、頻、急需求。

  作為線下服務渠道,銀行網點仍有不少潛力可以挖掘。例如,圍繞老年用戶群體增多的情況,網點可以優化金融服務環境,在櫃台配置放大鏡、紙質手冊,增加具備“刷存折取款”功能的自助設備等。此外,網點是銀行了解用戶需求的直接渠道。對於那些願意接受新技術但不會用的用戶,網點的工作人員可以為他們提供專業幫助,協助他們使用智能設備和應用程序等。

  優化布局的同時,不斷提高效率,至關重要。不少人曾抱怨,“辦理10分鐘、等待1小時”。解決用戶痛點,就能更好把握發展機遇。如何提效提質?強化運營管理,實現有效分流。高峰時段,對於那些不是必須在櫃台辦理的業務需求,可引導協助用戶自助辦理,以減少等待時間。對銀行來說,由數字化服務節約下來的人力資源可以轉向提供綜合服務,如理財咨詢、金融知識普及等,這也有助於提升網點綜合服務能力。

  (摘編自《經濟日報》)

  《 人民日報 》( 2025年11月11日 05 版)

(責編:王瀟瀟、唐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