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有一種守護叫“火焰藍”(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

2025年11月10日08:4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在貴州省開陽縣,消防員組織幼兒園小朋友參加應急演練。
  袁福洪攝(新華社發)

  浙江省杭州市消防救援支隊消防員開展水上課目演練。
  陳永杰攝(人民視覺)

  編者按:在警鈴響起時,消防員們“刀山敢上,火海敢闖”,用無畏擔當守護你我平安。他們不是生來勇敢,隻為護我們周全。危險的地方,總有“火焰藍”的身影。

  “十四五”時期,各級黨委、政府加大投入,新建城市消防站3538個﹔新建政府專職消防隊6692支,新招錄政府專職消防員11.4萬人,總人數達到25.5萬,消防救援力量得到明顯擴充。

  11月是全國消防宣傳月。“全民消防、生命至上”,全民參與,人人盡責,提升消防意識,筑牢安全防線,向消防員致敬,對自身安全負責。

  

  如何正確用火用電?

  本報記者  亓玉昆

  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國家消防救援局於11月份在全國開展消防宣傳月活動,主題是“全民消防、生命至上——安全用火用電”。為預防火災事故,圍繞施工作業、生產經營、餐飲休閑、居家生活等日常場景,相關部門提示安全用火用電用氣。

  施工作業時——進行焊接、切割等動火作業前,要注意檢查設備線路,避免因低溫導致線路脆化、破損引發事故﹔採取有效防風措施,防止火花飛濺。

  生產經營時——組織專業電工對配電櫃、開關箱、用電線路、插座等用電安全情況進行全面排查,更換老化、破損線路,嚴禁私拉亂接電線、使用大功率電器取暖。

  餐飲休閑時——加強專人對電器和線路的日常維護保養,不能超負荷使用插座和插排﹔使用合格燃氣灶具、閥門和軟管﹔加強日常安全檢查,防止因低溫導致接口鬆動、管體變硬引發泄漏﹔使用燃氣時必須保持場所通風,嚴禁因天氣寒冷緊閉門窗導致通風不暢。

  居家生活時——手機充電器等小型電器,請勿長時間通電閑置﹔使用電暖器、電熱毯等設備時,務必遠離可燃物﹔切勿在電暖器上直接烘烤衣物,入睡前務必關閉電熱毯電源。

  

  山西平遙古城消防員楊小杰——

  在狹窄的古城小道中,找到最優救火路線

  本報記者  鄭洋洋

  11月9日一大早,山西平遙縣古城消防救援站消防員楊小杰就和隊友們上了街。與以往不同,這次巡邏是和網格員一起跨區域進行消防隱患巡查。楊小杰一邊向商戶演示滅火器的正確使用方法,一邊記錄下電氣線路私拉亂接等隱患。

  消防站聯動轄區社區發動網格員力量,重點排查商鋪電氣線路穿管保護、滅火器配置、易燃物品存放等隱患,同步開展“隱患隨手拍”行動。“網格員比我們更熟悉古城的街巷布局和商鋪情況,跟他們搭檔,隱蔽隱患一找一個准。”平遙縣古城消防救援站指導員史建東表示。

  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平遙古城,古建筑密集,96%都是磚木結構,一旦發生火災,火勢蔓延極快。一次修復古建過程中,工人烤漆時不慎引發火災。看著火焰在有幾百年歷史的屋頂蔓延,楊小杰救火后,說不出的心疼。“我們在滅火中要注重對古建的保護,盡量減少水漬等對古建的二次損害。”楊小杰說。

  三年前,隊裡從有經驗的消防員中選擇駕駛員,楊小杰主動報了名。“消防車駕駛員,這個崗位充滿挑戰。”楊小杰介紹,駕駛員要對古城內市政消防栓等情況牢記在心,確保消防車迅速且安全地抵達火災現場。

  古城內道路狹窄,部分街巷不足兩米,大型消防車難以通行,“找路快、找水准”成了救援的關鍵。古城道路情況、412個市政消防栓及各處水源的位置和狀況,楊小杰都了如指掌。“無論報警人說的是‘某某客棧后巷’還是‘某家老醋坊隔壁’,楊小杰都能立刻報出最優路線,找到距離最近的消防栓或水源。”史建東說。

  今年,古城消防救援站把古城水源圖、消防栓圖、車輛道路圖合並為一張大圖,在訓練中讓每名消防員牢記,隊裡像楊小杰這樣的消防員越來越多了。

  

  江蘇淮安工業園區消防員林一星——

  處置化工泄漏,慢一秒危險就多一分

  本報記者  王偉健

  清晨5點50分,天色微亮,大多數人還在夢鄉時,江蘇省淮安工業園區寧連路消防救援站站長助理林一星已經准時起床。6點出操,6點30分洗漱整理內務,7點早餐,7點40分集合檢查車輛與裝備……這套作息表,林一星已經嚴格遵守了十幾年。

  林一星所在的淮安工業園區消防救援大隊,下轄寧連路消防救援站和鹽化專職消防救援隊,共有94名消防員和21輛執勤消防車,是守護淮安工業園區安全的重要力量。

  “我們的訓練,從穿衣服就開始了。”在進行“反應釜泄漏處置”這一訓練課目時,林一星一邊指著厚重的防護服,一邊向記者介紹。

  白色煙氣(模擬氯氣)騰起的瞬間,命令也隨之下達:“1號車,儲罐根部閥門出現輕微泄漏,做好堵漏准備!”

  林一星躬身貼近地面,手持有毒氣體檢測儀,向泄漏中心謹慎探查。查明泄漏點位在進料口處的閥門后,他招呼隊友支援。

  隊友應聲而動。在防護手套的阻隔下,林一星的手指幾乎失去觸感,全憑成千上萬次練習形成的肌肉記憶,精准操作著注入式堵漏工具組。三分鐘后,成功堵漏,泄漏終止。他隨即帶領洗消組,用鹼性物質徹底中和殘留“毒氣”。“化工災害,黃金救援時間是以秒計算的。”訓練間隙,林一星扯下被汗水浸濕的頭盔,“你慢一秒,危險就多一分。”

  11月9日,林一星和隊友們來到工業園區星期八街區,向居民講解家庭生活中潛在的火災隱患。“像面粉、澱粉這類可燃性粉塵,飄散在空氣中,達到一定濃度,遇到明火就可能發生爆炸。”他一邊講解,一邊進行演示。居民李媛說:“平時做飯經常在灶台邊用面粉,真沒想到這麼危險,以后一定得遠離火源。”

  回到營區,林一星在日志上認真記錄下今天的工作情況。他說:“窗外是城市的工業命脈,也潛藏著需要時刻警惕的風險,得打起十二分精神來。”

  

  雲南臨滄市孟定鎮消防員肖昌和——

  穿梭山間,水火中及時救援

  本報記者  葉傳增

  “天干物燥,家庭取暖設備要與可燃物保持安全距離,商鋪的電氣線路要定期檢查,切勿私拉亂接……”11月9日,雲南省臨滄市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孟定鎮消防隊隊長肖昌和來到鎮農貿市場,提醒群眾安全用火用電。

  “過去鎮上也有消防隊,但人數少、裝備差,都沒有專門的營區。”肖昌和介紹,以往遇到突發緊急任務,鄉鎮救援能力有限,需要縣消防救援大隊支援。救援人員從縣城到鄉鎮,至少要1個小時車程。

  近年來,雲南省積極推動鄉鎮(街道)全面建設政府專職消防隊和消防工作站(以下簡稱“一隊一站”),要求在城市消防救援站保護范圍之外的1134個鄉鎮(街道)建設“一隊一站”,打通基層消防救援的“最后一公裡”。“一隊一站”建設以來,雲南消防系統累計參與滅火救援1.8萬起,查改隱患6萬余條。孟定鎮消防員由8人擴充到30人,消防車增加至6輛,並配備沖鋒舟、破拆器等裝備。

  “波乃寨漲水,有人員被困,立即出動搶險救援!”一天深夜,孟定鎮消防隊營區內,急促的警鈴突然響起。快速整理好裝備,肖昌和率領2車10人,攜沖鋒舟、救生衣等裝備迅速趕往現場。5分鐘后,救援人員抵達現場,積水已漫至膝蓋。

  “一組去東側,二組去西邊,三組帶上沖鋒舟,逐戶疏散。”肖昌和果斷下達指令。經過一個多小時的緊張救援,10余名群眾全部安全疏散至臨時安置點。

  “我們是離山區群眾最近的消防隊伍,無論水災火患,我們都要沖在前面,最大限度減少群眾的生命財產損失。”肖昌和說。

  《 人民日報 》( 2025年11月10日 07 版)

(責編:王瀟瀟、彭靜)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