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梅州用好509處紅色革命舊址和紀念設施
本報記者 郭舒然 程遠州
2025年11月10日08:3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 |
葉劍英紀念館外景。 |
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雁洋鎮,青山環繞,葉劍英紀念園坐落於此。
在紀念園的葉劍英紀念館內,葉劍英元帥的生平事跡靜靜陳列,往來參觀者絡繹不絕。眾多展陳中,一幅中央紅色交通線示意圖,吸引了不少參觀者駐足觀看。
“90多年前,為傳遞重要情報、輸送重要物資,黨中央開辟了這條經梅州大埔的秘密交通線,葉劍英同志就經由這條交通線進入中央蘇區。”葉劍英紀念園講解員黃宇佳介紹,“革命先烈不畏艱險,面對反動派的‘巡查圍剿’,經歷血與火的考驗,守護了這條交通線的通暢。”
11月7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裡參觀,強調要結合黨史宣傳教育,講好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故事,教育引導廣大干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永遠聽黨話、跟黨走。
如何講好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故事,黃宇佳有自己的體會:“近兩年,我們推動革命文化、紅色文化同科技深度融合,紀念館用上了全息影像等現代展陳技術,真實復原了歷史場景,游客不僅可以聽紅色故事,還能沉浸式體驗。”
黃宇佳口中的沉浸式體驗,正是梅州當地對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的創新探索。紀念館還借助人工智能高清修復技術,讓沉寂在館藏裡的老照片與舊音視頻資料重現大眾視野。
這樣的體驗不隻在紀念館裡,還可以在梅州其他紅色場所中切身感受。
在梅縣區水美村,山水之間,東江工農紅軍總指揮部(星拱樓)、九龍嶂紅軍烈士紀念碑、老驛站、舊哨所等革命遺址和紅色元素比比皆是。
在這裡,一個個“一”的體驗,打動了前來開展“行走的思政課”的梅州職業技術學院師生。
“重走一次紅軍路、聆聽一次黨課、重溫一遍入黨誓詞、體驗一場軍事戰斗、聽一個紅軍故事,接地氣的紅色課堂,不僅讓我們感受到當年革命先烈所處的真實環境,更讓我們對歷史上發生的紅色故事有了更深的理解。”梅州職業技術學院的同學們表示。
“2024年,水美村開展了110個班次的紅色教育培訓,接待培訓學員約6000人次,水美村從無人問津的小山村變身為紅色研學實踐地,吸引越來越多人前來體驗。”梅州市紅色鄉村綜合服務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鐘秀麗說。
推動黨史宣傳教育與研學實踐相融合,梅州依托38個“百千萬工程”典型鎮村,組織開展“行走的紅色課堂”活動,進一步增強紅色文化的感染力。
“聽一段紅色故事,品一杯村中茗茶,老一輩革命家和革命先烈開創的事業欣欣向榮。”在大埔縣楓朗鎮大埔角村,浙江游客孫昊深有感悟。
中共南方工作委員會舊址就坐落在大埔角村中,當地以紅色場館舊址為牽引,串聯起西岩萬畝茶文化產業園等旅游產業,推動黨史宣傳教育與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文化旅游相結合,帶動周邊近1.5萬名群眾共同增收致富。
如今,梅州在冊紅色革命舊址和紀念設施有509處。當地通過系統性保護、創新性傳承,打造了雁洋“葉帥故裡”、梅南“九龍烽火”、鬆源“九月來信”等12張紅色文化名片,吸引干部群眾前來參觀學習。其中,葉劍英紀念園今年1至10月累計接待游客超70萬人次。
“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傳承守護寶貴的紅色資源,讓紅色文化成為梅州最鮮明的底色和最亮麗的名片。”葉劍英紀念園管理局副局長黃永保說。
《 人民日報 》( 2025年11月10日 04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