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2022年06月14日07:3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武陵疊翠,洞庭揚波,夏日三湘大地,處處生機盎然。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三次赴湖南考察調研,從黨和國家戰略全局高度對湖南發展錨定新坐標、明確新定位、賦予新使命,為湖南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湖南全省勠力同心、開拓進取,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闖出新路子,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新作為,在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和長江經濟帶發展中彰顯新擔當,奮力譜寫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湖南新篇章。
有序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發展優勢產業,著力筑牢產業基礎,推動產業鏈現代化
布線布管,吊裝發動機,安裝散熱器……位於長沙市的山河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車間裡,一片忙碌景象。
2020年9月17日,在湖南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冒雨來到山河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面對精神抖擻的企業員工,總書記高興地說:“你們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很多產品走在了前列,你們的創新精神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創新是企業經營最重要的品質,也是今后我們爬坡過坎必須要做到的。”
那天,山河智能中型挖掘機裝配車間總裝班班長、90后龔賢就在現場,鼓勵和囑托,仍在他耳邊回響。“產品創新,我們一線工人也能大有作為。”龔賢和同事一道,積極投身生產工具和工藝改進。就在今年3月,他們對挖掘機吊裝夾具裝配工藝的改進,讓支重輪吊裝效率提高了2/3。
“在當今世界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多的情況下,我們要構建新發展格局,建設制造業強國,關鍵核心技術必須牢牢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制造業也一定要抓在我們自己手裡。”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山河智能在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方面加大科技攻關力度。董事長何清華介紹,公司在工程機械高性能液壓馬達、主閥、減速器和液壓鑿岩機控制閥等核心零部件研發、生產領域接連取得突破,全球最大噸位旋挖鑽機、第三代混動挖掘機等領先產品全面投入市場。2021年,山河智能專利申報數量同比增長142%。
作為全省裝備制造業的亮眼名片,湖南工程機械行業183家規模以上企業去年實現營業收入2800億元,佔全國工程機械行業的30%以上。
科技創新,為湖南先進制造業發展注入源源動能。
2013年11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中南大學,視察國家重金屬污染防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粉末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了解高校進行科技創新、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項目情況。總書記強調,我國經濟發展要突破瓶頸、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根本出路在於創新,關鍵是要靠科技力量。
“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激勵我們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力量。”中南大學粉末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周科朝教授說,實驗室先后參與國產大飛機起落系統、材料基因工程等前沿技術研究。由實驗室推動建設的大飛機地面動力學試驗系統已在長沙金霞經開區進入設備安裝階段,有望明年開展測試試驗。
2020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強調,要有序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發展優勢產業,著力筑牢產業基礎,推動產業鏈現代化。
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立足裝備制造業大省比較優勢,湖南出台奮力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三年行動計劃,加快建設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航空動力等產業集群。2021年,湖南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4%,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1%,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7%。
創新,不僅成為湖南裝備制造業的硬核力量,也給當地文創產業帶來強勁活力。
長沙市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以數字視頻創意為龍頭,匯集了各類文創企業3000多家。2020年9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產業園考察時指出,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業態、延伸了文化產業鏈,又集聚了大量創新人才,是朝陽產業,大有前途。
“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為我們指明了發展方向。”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黨工委書記鄒犇淼介紹,園區堅持守正創新,壯大文化產業,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519.81億元,同比增長24.4%﹔完成企業稅收30.16億元,同比增長20.1%。2021年,湖南3864家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3640.31億元,同比增長12.7%。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雨過天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十八洞村梨子寨,村民施成富家的堂屋迎來不少游客。
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來到十八洞村。在施成富家院壩的前坪上,面對圍坐在身邊的父老鄉親,總書記第一次提出了“精准扶貧”理念。
精准扶貧,讓十八洞村加快了脫貧攻堅步伐。花垣縣派扶貧工作隊進了村,和村干部一起,把施成富等貧困戶家庭識別出來,開展精准幫扶。施成富的兒子從外地返鄉,辦起農家樂,全家年收入超過20萬元。2016年底,十八洞村脫貧出列。去年,十八洞村人均純收入達到20167元,村集體經濟收入增長到268萬元。
2020年底,湖南實現682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6920個貧困村全部出列、51個貧困縣全部摘帽。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2020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為三湘大地“三農”發展指明方向。
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湖南扎實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省裡認定15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2307個重點幫扶村,以及1個鄉村振興示范創建市、14個示范創建縣、2371個示范創建村,明確打造湘贛邊鄉村振興先行示范區和大湘西鞏固脫貧成果示范區。同時,全省選派3.37萬名干部組成1.28萬支工作隊駐村幫扶,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將有返貧致貧風險和突發嚴重困難的農戶全部納入監測范圍,促進脫貧地區產業發展、脫貧人口穩定增收。2021年,湖南全省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達到13553元,增長13.5%。
今年5月底,在郴州市汝城縣文明瑤族鄉沙洲現代農旅示范基地,眼瞅著30畝黃姜苗長勢喜人,種植大戶張有發難掩喜悅之情:“到11月,預計能收獲20萬斤小黃姜。我們合作社跟一家辣醬公司簽了訂單,銷路不愁呢!”
2020年9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沙洲現代農旅示范基地,了解扶貧產業發展和增收情況。那天,張有發告訴總書記,小黃姜每畝收益可達2萬多元,“我們合作社吸納了11戶農戶以資金和土地入股,他們每畝地可以拿到400元流轉費﹔平時來地裡干活,還能按天賺工錢。全年算下來,可以給每戶平均增收8000多元。”
習近平總書記高興地說:“通過合作社的形式搞規模經營,現在越來越普及了。下一步,還要和市場緊緊聯系在一起。讓好東西有好銷路,真正為農民帶來實惠。”
如今,沙洲現代農旅示范基地裡,分布著柰李、獼猴桃、小黃姜、白毛茶等種植示范區,成為汝城縣促進產業興旺的鄉村振興試驗田。示范基地還吸納了周邊4個村的脫貧戶,通過就業帶動127戶脫貧戶年均增收2.8萬元,4個村每年各增加村集體收入1萬元。
“要扛穩糧食安全的重任,穩步提升糧食產能,全面壓實耕地保護責任,推進高標准農田建設,堅決遏制各類違法亂佔耕地行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2021年初,郴州市在全省率先推行田長制,建立市、縣、鄉、村、組五級田長體系和田長制協作機制,2.59萬名各級田長相繼上任,確保每一塊耕地都有守護責任人。
扛穩糧食安全重任,未來5年湖南計劃恢復耕地面積340萬畝,其中今年恢復50萬畝。
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展現新作為
江水清,灘草碧,水鳥盤旋於水天之間,長江流經湖南岳陽市君山區華龍濕地,拐出一道曲折的江灣。
“看,那就是江豚!”湖南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辦公室副主任鄒毅指向不遠處的江面,江豚不時躍出水面,“這兩年江豚家族多了不少新成員,高峰期有30多頭。如今,人們都把這裡叫作‘江豚灣’。”
這裡曾是有名的華龍碼頭,660多米的江岸線上,盡是砂石堆場。
2018年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武漢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前一天,總書記來到華龍碼頭,察看非法砂石碼頭取締及整治復綠、濕地修復情況。這個曾經污水橫流的非法砂石碼頭,經過整治復綠、濕地修復,面貌煥然一新。習近平總書記走進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巡護監測站,察看實時監測系統。濕地裡蘆葦成蔭,江水中江豚騰躍,一片勃勃生機。總書記說,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是新時代賦予我們的艱巨任務,也是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當務之急是剎住無序開發,限制排污總量,依法從嚴從快打擊非法排污、非法採砂等破壞沿岸生態行為。絕不容許長江生態環境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上繼續惡化下去,一定要給子孫后代留下一條清潔美麗的萬裡長江!
湖南全省約96%國土面積屬於長江流域。自2018年起,湖南將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出台《中共湖南省委關於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深入實施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大力推動湖南高質量發展的決議》等一系列文件,先后開展非法碼頭非法採砂專項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