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柜娱乐手机版_钱柜娱乐app-开户投注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時代先鋒

【聚焦“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上)】

閩寧對口扶貧協作中的“干部擔當”——接力攻堅,一任接著一任干

2020年07月14日08:34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接力攻堅,一任接著一任干

寧夏銀川市永寧縣閩寧鎮新鎮建設全景。新華社發

寧夏銀川市永寧縣原隆村原隆小學,老師在用電子屏給一年級的孩子們上課。新華社發

寧夏隆德縣就業困難人員在由閩寧協作共建的手工藝制作中心內創作產品。光明圖片

編者按

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是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要戰略決策,承載著總書記的殷切囑托。24年來,11批180余名福建挂職干部接續奮斗,2000余名支教支醫支農工作隊員、院士專家、西部計劃志願者遠赴西海固,與當地人民一起洒下汗水、種下希望,矢志不渝戰貧困、圓夢想。

近日,中宣部授予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時代楷模”稱號。在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關鍵時刻,光明智庫特聚焦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推出系列報道。上篇,讓我們走近閩寧協作中的援寧干部群體,聽四位老中青代表講述他們真情奉獻、矢志不渝的動人故事,並請專家分析點評。

堅守初心——20多年攜手奮斗,收獲滿滿的幸福

講述人:福建省對口幫扶寧夏辦公室原主任 林月嬋

1996年,黨中央、國務院做出東西部結對幫扶的戰略部署,福建開始了對寧夏的對口幫扶。習近平同志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他親自擔任領導小組組長,正是他親自調研、科學謀劃、全力推動,傾注大量智慧和心血,才讓幫扶工作實現高起點、高標准、高效率,創造了東西部對口協作的“閩寧模式”。

1997年3月,我第一次帶領考察組踏上西海固的土地。盡管此前早已聽說這裡“苦瘠甲天下”,但眼前的一切,還是深深觸動了我:沒有教室,老師在沙地上用樹枝教寫字﹔為了賣出自家種的土豆,衣衫破舊的農民冒著寒風,深夜便開始在加工廠門前排起長隊……

西海固的貧窮讓我震撼,也讓我下定決心:要扶貧,必須首先解決老百姓的溫飽問題。

從事閩寧對口扶貧協作工作期間,我先后40多次赴寧,每次一下飛機就直奔山區,走村串戶調研摸底,檢查項目實施情況,給在那裡工作的福建援寧干部打氣鼓勁,協調解決困難。我們提交給福建省委省政府的一手資料,成為“井窖工程”“坡改梯”“移民吊庄建設”“希望小學”“吸納寧夏勞務人員”等百余個項目的重要決策依據。

扶貧協作是一項系統工程,不能靠單打獨斗,要凝聚各方面力量形成拳頭,打出去才有勁。閩寧兩省區歷屆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接續推動。在寧夏調研時,給我們開車的司機說自己曾給福建老板開過車,我就請他幫忙聯系這些福建企業家,結果他一口氣請來了40多位閩商。我覺得這是一支很重要的幫扶力量,便組織閩商們成立了福建寧夏企業家扶貧協會,並請寧夏的一名退休干部來當秘書長,專門協調解決企業家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后來,又有來自福建的志願者領隊找到我,希望參與閩寧協作幫扶,我熱情歡迎並很快做好這項工作。此后,我們還協調福建教育、衛生、民政等各個部門一道加入閩寧協作幫扶,形成了全省共同參與的格局。

青年是脫貧致富主力軍,轉變他們的思想觀念尤為重要。調研時,我看到一些當地青年在家致富無門,就鼓勵他們走出大山,去福建務工就業。當時很多年輕人覺得“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草窩”,我們就挨家挨戶去動員,同時還牽線福建企業,為他們一個個找好工作、談好待遇、安排好生活,徹底打消他們的顧慮。1998年下半年,西海固93名青年告別家鄉,踏上了赴福建務工之路,成為當地第一批走出大山的年輕人。兩年后,我們組織這批年輕人回到故鄉現身說法,更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寧夏勞務大軍進入福建,幫助當地許多家庭脫貧奔小康。

光陰荏苒,閩寧協作已經走過了24個年頭。在閩寧協作過程中,寧夏方面對困難群眾的幫扶起主導作用,福建援寧干部協助他們完成相關工作。每次下鄉,我們都是與寧夏干部一起去了解情況,一起探討幫扶方案。正因為雙方親密合作、形成合力,幫扶解困才取得了積極成效。

2016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銀川主持召開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聽到總書記重要講話中充分肯定了閩寧對口扶貧協作取得的成績,我心裡無比激動。之后,我應邀參加閩寧互學互助對口扶貧協作第20次聯席會議,並領到了“感動寧夏·2015年度人物”特別獎的獎杯和証書。個人的小小努力,融入閩寧兩地干部群眾共奮斗的時代潮流中,讓我體會到滿滿的幸福感。

接力傳承——把福建援寧干部這塊牌子擦得更閃亮

講述人:福建省婦聯副主席、福建省第十批援寧工作隊領隊 陸菁

2016年11月11日,我帶領福建省第十批援寧工作隊21名隊員接過了閩寧協作的接力棒。2019年1月28日,第十批援寧工作隊挂職期滿。808個日日夜夜,我們幫助5.36萬名寧夏貧困戶脫貧,書寫了新時代閩寧協作新答卷。

“武夷六盤同脈搏,八閩塞上心相連。”鐵打的閩寧協作,流水的挂職干部,更迭的是身影與面孔,不變的是責任和情懷。前九批援寧挂職干部為我們樹立了好榜樣,留下了滴水穿石的奮斗精神、敢拼會贏的優良作風,兩地人民結下了深情厚誼。作為接棒人,我們一任接著一任干,矢志不渝地把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開創的閩寧協作事業踐行好、傳承好。

我們把奮斗的熱情播撒在六盤山下、黃河岸邊,結出累累碩果:招商引入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之一的融僑集團,建設固原市單體投資最大的農業項目——“融僑(豐霖)肉牛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