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勇
2019年10月10日09:21 來源:湖南日報
2019年國慶節前夕,余元君的妻子黃宇代表他到北京參加表彰大會,接受“最美奮斗者”榮譽獎章。這是中宣部、中組部等部門對新中國成立70年來各個時期的先進分子、各行各業的杰出代表授予的榮譽稱號。
此前的8月9日,中宣部追授余元君“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他為何連續被授予可以載入史冊的榮譽?
他生前是省洞庭湖水利工程管理局(以下簡稱洞工局)總工程師,為守護一湖碧水鞠躬盡瘁,立起了一座標杆。
余元君的家鄉臨澧縣,在煙波浩渺的洞庭湖畔。治水、安民,是他年少時的人生目標。他在一份自述材料中寫道:“在澧水河畔,我悄悄地有了一個關於水的夢想”“1990年,適逢大旱,庄稼無收,深感中國農業之‘靠天’原始落后。我以優異成績第一志願考入天津大學水利系水工專業,希望能為家鄉有所貢獻”。
1994年,余元君大學畢業回到家鄉,進入湖南省水利系統。從此,他的人生與洞庭湖相依相伴。
他大量收集洞庭湖資料,分門別類整理,電腦裡的治湖資料多達上千G。
每到一線調研,他秉持“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從不急於聽匯報、看材料,常常是帶上盒飯,租一條小機動船,實地勘測沿途水文和地質情況,掌握大量一手數據之后,才坐下來匯總意見、指導工作。
洞庭湖3471公裡一線防洪大堤、226個大小堤垸,都留下了余元君的腳印。工作25年,他至少有一半時間在洞庭湖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