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5月22日13:59 來源:法制日報
□ 本報記者 廉穎婷
□ 本報通訊員 陽吉成
每當走過天保口岸,看到已交付的雷場種上了庄稼、建起了樓房,人來人往,陸軍某掃雷排爆大隊戰士杜富國和他的戰友們都覺得那是最美的風景。
負傷前,杜富國曾和戰友沿著雷場登上老山主峰,遠山鬼斧神工,美如仙境。
想想戰后30多年來,自己站立之地無人站過,眼前風景無人看過,杜富國暗自盟願,要在自己手中將這片風景歸還鄉親。
他們是新時代的英雄
從天保口岸往西南延伸,從馬嘿到老山再到662.6高地,山高坡陡,灌木叢生,叢林裡、山峰上、道路旁,漆有骷髏頭的雷區警示牌隨處可見。
2015年6月,掃雷部隊組建,400余名官兵經過4個月的集中訓練后,正式開始排雷作業。
雲南邊境雷場,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區,作業區最高坡度達到80度,即使世界上最先進的掃雷設備也派不上用場,隻能人工用探雷器掃、用手排。杜富國負傷的雷場,是此次任務的最后一塊硬骨頭。
時任掃雷大隊大隊長陳安游說,自2015年11月開展掃雷行動以來,經過全體官兵舍生忘死、不畏傷殘的艱苦奮戰,人工搜排出地雷和各種爆炸物19.82萬枚(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