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柜娱乐手机版_钱柜娱乐app-开户投注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頻道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領袖人物紀念館

從兩本著作看鄧小平的睿智和膽略

2018年07月27日07:17    來源:廣安日報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像鄧小平這樣的偉人傳記是不好寫的。因為他的經歷同我們黨和國家的歷史分不開,成就和進步分不開,曲折和問題也分不開。

在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之際,經中央批准,由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輯的《鄧小平文集(1949—1974)》和撰寫的《鄧小平傳(1904—1974)》,在全國出版發行后引起了熱烈的社會反響。

2014年9月,在由鄧小平思想生平研究會主辦的《鄧小平文集(1949—1974)》暨《鄧小平傳(1904—1974)》座談會上,《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就兩本著作的基本情況及相關的編寫過程採訪了中央文獻研究室室務委員、秘書長兼新聞發言人閆建琪和全國政協常委、中央文獻研究室原常務副主任楊勝群。

早期的重要思想論述

“《鄧小平文集》(以下簡稱文集)是繼《鄧小平文選》之后又一部系統反映鄧小平思想的綜合性文集,是對《鄧小平文選》的豐富和擴展。”閆建琪說,文集收入了1949年到1974年的文稿406篇,涉及的領域包括軍事、外交、統戰等等,都是文選沒有收錄的,大部分是第一次發表。

文集中關於如何搞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論述佔有較大篇幅。在1961年中央工作會議上,鄧小平總結了兩條經驗教訓,一是經濟工作就要按經濟辦法去搞,二是學會搞經濟並不比學會搞革命容易,要學會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本國實際相結合。“這兩條經驗今天也仍是這樣。”閆建琪說。

關於社會主義的制度和階段,鄧小平說,中國的社會制度是先進的。“但這個制度是新的,還有缺點,還有一系列問題要解決。”他在談到人民公社化運動的經驗教訓時說:“如果認為我們現在的公社是共產主義的,那就要犯錯誤了。”“人民公社,現階段是社會主義性質的。現階段,也應該說是一個相當長的時期。”“有些同志想搞共產主義,超階段,這樣做的地方都犯了錯誤,沒有這樣做的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按馬克思的說法,我們就是超越了階段。一切都要按社會主義原則辦事。”“對社會主義這個歷史時期,赫魯曉夫看得很短,我們認為應該是很長的。”“社會主義是一個獨立的很長的時期。”他說,縮小農村與城市的差距最終消滅這個差距,像馬克思說的共產主義那樣,“我看一百年也不行,要經過一二十代人的努力”,“我們要趕上世界發達國家的水平還要幾十年的努力。”鄧小平這些談話,表明他已經認識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定型和完善,像我們這樣經濟比較落后的社會主義國家要發達起來,要經歷一個很長的階段。正是沿著這個思路走下去,后來他在改革開放新時期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

談到民主問題,文集中有一段精彩的論述。1957年,鄧小平在清華大學的報告中說,大民主是用來對付敵對階級的。我們不贊成在人民內部搞大民主,因為它對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不利,一搞大民主,生產下降了。

鄧小平說,不要以為大民主就那麼好,小民主就不過癮,要過癮,就讓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個大亂子,到時候再試試看。“‘文化大革命’就是所謂的大民主形式,不幸言中了他的這一預見。”閆建琪說。

關於執政黨建設的論述也是文集的一個重要部分。鄧小平講,黨的建設就是要嚴,過去進行武裝斗爭,經過戰爭的考驗。現在情況不一樣了,有些人就產生了腐朽、蛻化的思想,這是我們要過的勝利關,這個關一定要過好。對於那些屢經教育不加改正的貪污腐化分子,一定要清理出去。

鄧小平說,黨的作風要堅持好,要發揚艱苦奮斗的作風。現在出現一些貪圖享受、鋪張浪費的現象,是一個新興國家很不健康的現象。現在不要以為全國勝利了,我們可以坐著享福了。目前有兩條路,一條是苦,一條是垮,如果要享福就要垮,隻能二取一。

他講,聯系群眾是我們黨的生命,是每一個黨員必須遵守的原則。如果我們沒有密切聯系群眾的作風,不能和群眾打成一片,黨的方針雖然符合群眾利益,但是群眾不會贊成擁護你。

“這本文集是一座思想寶庫,不僅反映了鄧小平對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經濟建設的展開和各條戰線工作的重要思想主張及貢獻,實際上也反映了黨的整個群體和我們整個中國人民在這個歷史時期內的偉大實踐。”閆建琪說,“它也像一面鏡子,從中可以看到鄧小平坦蕩無私的內心世界。”

用史實說話,不回避黨內思想斗爭

一位當代著名史學家曾經說過,沒有鮮明的愛憎、沒有感情傾向,是寫不出有血有肉的歷史的。但是,怎麼避免感情因素影響對人物的評價呢?《鄧小平傳》編寫組成員始終堅持一條,尊重史實,用材料說話,真正做到執之有據。

楊勝群為本刊記者舉例說,寫1961年經濟調整這一段時,編寫組成員都記得鄧小平當時在北京郊區農村調查公共食堂問題曾經說過“吃食堂是社會主義,不吃食堂也是社會主義”這句話,便把它寫上去了。

“這句話不是一般的話,反映了鄧小平很重要的思想傾向。”楊勝群說,但到修改定稿時,卻怎麼也查不到這句話的確鑿出處,於是編寫組便准備忍痛割愛。“讓人高興的是,最后還是在一個縣編的內部資料上找到了確鑿的記載,終於把這句話保留了下來。”

尊重史實,用材料說話,也是克服人們固有成見的最好辦法,楊勝群表示。比如,對於反右斗爭,鄧小平和當時許多中央領導人一樣,認為是很必要的。但在反右斗爭興起之后,他明確地講必須防止把右派分子劃得過寬、過多,甚至警告“這個時候最容易犯簡單粗暴的毛病,如果犯了這毛病,將來運動過后,我們就要作檢討”。

“坊間關於鄧小平當時在中央一線崗位工作,整風反右他是具體組織、領導者之一,反右斗爭擴大化錯誤他是主要責任者之一的說法,我們腦子裡多多少少也有疑惑,但是,當我們沉到那些歷史檔案裡去之后,發現真實情況並不是這樣啊!”楊勝群感慨道。

鄧小平的一生經歷了黨的歷史上幾次重大的黨內思想斗爭,“三落三起”的人生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