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鋒群像
2016年07月01日07:0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 |
|
“青蒿醫者” 屠呦呦
中國中醫科學院終身研究員
為了一個使命,執著於千百次實驗。她開創性地從中草藥中分離出青蒿素用於瘧疾治療,獲得諾貝爾醫學獎。青蒿素問世40多年來,使超過600萬人擺脫瘧疾魔掌,她用“中國神藥”給世界抗瘧事業帶來曙光。
“志願行者” 葉如陵
北京朝陽區香河園街道干部
行勝於言,他做到了。29歲志願醫療援藏,為給藏民看病,他學藏語,研究高原醫學,一待就是31年。60歲退休,拒絕多家醫院高薪聘請,扎根街道社區做起基層志願者。設醫療熱線、建愛心診室、訪“空巢老人”、做義務培訓……76歲的他仍然忙碌著,“希望做一輩子的志願者”。
“太行愚公” 李保國
河北農業大學原教授
“我見不得老百姓窮。”他三十五年如一日,扎根太行山區,科研成果累計應用面積1826萬畝,讓140萬畝荒山披綠,帶動十多萬農民脫貧致富,是太行山區百姓心裡的“科技財神”。今年4月,他突發心臟病去世,給世人留下一座豐碑。
“團結支書” 買買提江·吾買爾
新疆伊寧縣布力開村村支書
“隻有民族團結經濟才能發展”,是他的堅定信仰。30多年來,帶領村民致富的同時,他不畏恐嚇、旗幟鮮明地同“三股勢力”作斗爭,創建平安村,開辦雙語班,帶頭照顧資助漢族群眾,讓布力開村實實在在享受到民族團結帶來的生產力。
“敦煌女兒” 樊錦詩
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
“敦煌的事太重要了,值得我一輩子去做。”她生於北京,長於上海,北大畢業后扎根大漠敦煌,全身心投入國家文物事業,一待就是50多年。精神上的堅守,放不下的情結,她在敦煌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和管理等領域矢志不渝。
“四有縣長” 高德榮
雲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
這位老縣長不往“高”處走,兩回獨龍江。被選舉高升時,毅然選擇把辦公桌搬回心心念念的獨龍江,風風火火,苦干實干,帶領鄉親們修路架橋、發展產業、脫貧致富。目的不達,他絕不離開這片土地。
“忠誠法官” 鄒碧華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原副院長
擔任法官22年,他參與處理一系列大案要案,參與起草多項重大司法解釋,以極大的勇氣和智慧,扛起上海法院司法改革操盤手的重任,敢啃“硬骨頭”。當上海司法改革順利推進之際,年僅47歲的他,燃盡了自己的青春年華。
“大國工匠” 徐立平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廠員工
每一次工作都在和死神擦肩。20多年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