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柜娱乐手机版_钱柜娱乐app-开户投注

“不解決方法問題,任務也是瞎說一頓”——

領導方法蘊藏著成功密碼

2016年06月27日10:45    來源:北京日報    手機看新聞

1930年5月,毛澤東為反對當時中國工農紅軍的教條主義思想而撰寫了《調查工作》一文。1961年3月11日,毛澤東把題目改為《關於調查工作》。圖為1961年毛澤東修改過的《關於調查工作》。

鄧小平為中央工作會議撰寫的提綱。

中國共產黨在其領導中國革命與建設的過程中,十分注重科學的領導方法的總結和運用。為此,毛澤東把“方法”比喻為“橋或船”,說:“我們的任務是過河,但是沒有橋或沒有船就不能過。不解決橋或船的問題,過河就是一句空話。不解決方法問題,任務也只是瞎說一頓。”之后,中共中央還發布了《關於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黨委會的工作方法》等文件,要求廣大干部“必須廣泛地深入地提倡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的領導方法”,指出:“我黨一切領導同志必須隨時拿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的領導方法同主觀主義的和官僚主義的領導方法相對立,而以前者克服后者。”回顧中國共產黨95年的發展歷史,有以下領導方法值得我們借鑒。

密切聯系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宗旨,也是一切領導干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就是說,作為領導干部,“不論職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務員”,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人民服務”。這就意味著,每位領導干部隻有心裡裝著人民,密切聯系群眾,處處關心人民群眾的生活,以人民滿意不滿意作為自己成績的重要評價標准,那麼,他的領導方法才能稱之為是積極成功的。正因為如此,從民主革命時期起,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就把密切聯系群眾、關心群眾生活作為自己領導工作的重點,認為對於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問題,群眾的生活問題,“一點也不能疏忽,一點也不能看輕”。對此,毛澤東曾反復強調,指出:“一切群眾的實際生活問題,都是我們應當注意的問題。假如我們對這些問題注意了,解決了,滿足了群眾的需要,我們就真正成了群眾生活的組織者,群眾就會真正圍繞在我們的周圍,熱烈地擁護我們。”毛澤東提出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領導方法,指出:“在我黨的一切實際工作中,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從群眾中集中起來又到群眾中堅持下去,以形成正確的領導意見,這是基本的領導方法。”中共七大則將“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確定為黨的三大優良作風之一,並認為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根本的政治路線,也是我們黨的根本的組織路線”。

新中國成立后,密切聯系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成為黨在全國執政后的基本領導方法。為此,中共八大指出:“黨的領導工作能否保持正確,決定於它能否採取‘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方法。”改革開放后,黨的建設工作千頭萬緒,密切聯系群眾,依然是“最根本的一條”。它不僅是黨“根本的工作路線”,而且是黨“根本的領導作風和工作方法”。2004年,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則明確將“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証人民群眾共享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