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柜娱乐手机版_钱柜娱乐app-开户投注

首頁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十九大專題報道

上海液壓泵廠工人李斌與機床相伴近40年,攻克一個個技術難題

當名優秀工人 也能成為人生理想

2017年10月16日13:43    來源:解放日報

原標題:上海液壓泵廠工人李斌與機床相伴近40年,攻克一個個技術難題 當名優秀工人,也能成為人生理想

  翻開李斌的榮譽簿,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優秀共產黨員……一系列的榮譽,記錄著上海液壓泵廠工人李斌不平凡的事跡。

  當穿著一件印有“電氣液壓”標識藍色工作服的李斌出現在記者面前時,他看起來和普通的老工人別無二致。採訪開始前,李斌剛剛從生產車間回來。這麼多年來,他從未離開過生產一線。

  “我就喜歡聽聽機床的響動,看看工友們的操作,琢磨琢磨新問題,有時有個頭疼腦熱的,去車間轉一會兒也就好了。”李斌說,自己坐不來辦公室,還是喜歡當一名工人。

  “當一名優秀工人,為什麼不能成為人生理想呢?”李斌反問記者。

  愛崗敬業,做出色的技術工人

  在廠辦學校學習,畢業后進廠工作,近40年相伴,李斌對這個廠有很深的感情。

  上世紀80年代,在廠裡以勤奮好學著稱的李斌,被派往瑞士學習數控機床技術。這種高效的生產方式令年輕的李斌十分著迷。他暗下決心,一定要把技術學到手!

  “我們交流的工廠屬於德語區,要學技術,首先得學會德語。”出國前,李斌特意跑去書店,買來厚厚的德語書和磁帶,邊聽邊學。到了瑞士,別人什麼都聽不懂,他卻能用德語和當地工人交流,這令瑞方對他刮目相看。靠著這股子勁,交流結束時,李斌已經熟練掌握了數控機床的操作和編程。

  正是因為李斌數十年如一日的勤奮好學,2008年初,當上海液壓泵廠這個老牌國企陷入困境時,廠領導做出大膽決定:把廠裡寶貴的1000萬元流動資金全權交給李斌,由他領銜研發,突破技術瓶頸。

  李斌要突破的技術叫作“高壓軸向柱塞泵/馬達國產化關鍵技術”,這項技術直接制約著液壓泵的主要性能指標高低。當時,國產液壓泵的工作壓力不到每平方厘米250公斤,最高轉速在2000轉以下,達不到引進技術的要求。因此,國內的高檔次液壓泵市場一直被進口產品佔據。

  李斌說,那是他最忙碌的一段時間。這一重點攻關項目有11個關鍵技術難點,主軸球窩加工就是其一。在一個巴掌大的主軸平面上,要均勻加工出6個半球形的球窩,主軸切面不大,又是鋼鑄件,何等不易。更難的是,每個球窩的直徑誤差必須控制在一絲到兩絲之內。過去,主軸球窩加工后,由於無法精確測量,往往最終影響到液壓泵的裝配和性能。

  小小的球窩,如何測量准確是個難題。李斌和他的團隊反復鑽研,一次次試驗,開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球窩直徑測量儀,隻要往球窩裡一放,直徑誤差就出來了,大大提高了測量精度和速度。

  就這樣,李斌和伙伴們憑著多年來在一線工作的經驗,逐個攻破技術難